时间: 2025-04-24 10: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02:31
浑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行为粗鲁、不讲理、缺乏教养的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浑浊的人”,暗示其思想或行为不够纯净、不够文明。
在文学作品中,“浑人”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强调其野蛮或不文明的性格特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或嘲笑某人的行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社会行为或心理学时。
同义词:野蛮人、粗人、莽夫 反义词:绅士、君子、文明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描述的侧重点不同。例如,“野蛮人”更强调原始和未开化,而“粗人”则更侧重于行为上的粗鲁。
“浑人”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浑”和“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浑”有混浊、不清澈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人的行为或思想上的不清不楚。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上更加口语化和带有贬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礼仪和文明,因此“浑人”这样的词汇带有明显的负面评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的人。
提到“浑人”,我联想到的是那些不讲理、行为粗鲁的人,这种联想带有明显的负面情感,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或愤怒。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些行为粗鲁的人,我会用“浑人”来形容他们,以此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浑人的世界里, 寻找一丝纯净的光芒。”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形象粗鲁、行为不检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粗鲁的言语或争吵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rbarian”或“boor”,它们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浑人”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的词汇,用来形容那些行为粗鲁、不讲理的人。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感和态度。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不同语言中类似词汇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
1.
【浑】
混同。同“混”。
【引证】
王安石《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胡乱地,随意地。同“混”。
【引证】
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殷开山疑有伏兵,不去追赶,浑杀人马,收军回营。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