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6:51
“愍怜”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愍”和“怜”两个字组成。其中,“愍”表示同情、哀怜,而“怜”也表示同情、怜悯。结合起来,“愍怜”主要表达对他人不幸或苦难的深切同情和怜悯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愍怜”常用于描述人物对他人苦难的深切同情,如在古典小说或诗歌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更常见的是使用“同情”或“怜悯”。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情感反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情感的深浅,“愍怜”通常带有更深的情感色彩。
“愍”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忧愁、哀伤。“怜”字则较早见于《诗经》,意为怜悯。两个字的结合,强化了同情和怜悯的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愍怜”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在社会背景中,这种情感表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愍怜”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暖而深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同情心的人。这种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去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朋友在得知他人遭遇不幸时,表现出深深的愍怜之情,并主动提供帮助。这种行为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励我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愍怜”:
月光下的愍怜,
如细雨轻抚伤痕,
心中的温暖,
化作无尽的关怀。
视觉上,“愍怜”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灯光或温暖的色调,如黄昏时分的柔和光线。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音乐或温柔的话语声,传达出关怀和安慰。
在英语中,“愍怜”可以对应为“compassion”或“pity”,但“compassion”更接近“愍怜”的深切同情之意。
通过对“愍怜”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所蕴含的深切同情和怜悯之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精确地传达情感,丰富语言的表达力。
1.
【愍】
(形声。从心,敃(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愍,痛也。 、 屈原《九章·惜诵》-以致愍兮。 、 《左传·昭公元年》。注:“忧也。”-吾代二子愍矣。
【组词】
愍愍、 愍伤、 愍悴、 愍凶
怜悯;哀怜。
【引证】
李密《陈情表》-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组词】
愍惜、 愍念、 愍隶
2.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