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5:21
朝闻夕改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早上听到,晚上就改正”。这个成语形容人能够迅速接受新知识或意见,并立即改正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它强调了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错误的快速改正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朝闻夕改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谦虚好学和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能够迅速接受别人的建议并付诸行动。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持续学*和改进的重要性。
同义词:从善如流、闻过则喜 反义词:固执己见、顽固不化
朝闻夕改 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后来演变为“朝闻夕改”,强调了迅速改正错误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好学和勇于改正错误被视为美德。朝闻夕改*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鼓励人们不断学和进步。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勤奋学*、不断进步的形象。它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知识和改正错误。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总是鼓励我们朝闻夕改,不断学新知识,改正自己的不足。这种态度对我的学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朝闻夕改 融入到描述一个人不断追求进步的场景中:
晨曦初照,书卷翻开,
朝闻道,夕改过,
知识如海,勤奋为舟,
不断前行,永不止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清晨的书桌前认真学,晚上又在灯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音乐上,可以选择轻快的旋律,象征不断进步和学的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quick to learn and quick to change”,强调了快速学*和改变的态度。
朝闻夕改 这个成语强调了持续学和快速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学态度,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谦虚好学和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
背觉后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
我们要做到知错必改,~。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
3.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夕,莫也。 、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 《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日东则景夕多风。 、 《书·洪范·五行》注-初昏为夕。 、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 、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组词】
夕晖、 朝发夕至;夕霭、 夕市
4.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