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0:59
词汇“散水花”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它的使用频率较低,可能在特定的方言或地区性语言中有所出现。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散水花”字面意思是指水花四溅或水珠散开的样子。它可能用来形容水流冲击物体时产生的飞溅效果,或者形容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景象。
由于“散水花”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象,增强文本的视觉效果。在口语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水流或雨水的对话中。
由于“散水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散”和“水花”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形容水花的散开状态。
在某些地区或方言中,“散水花”可能被用来形容特定的自然现象或生活场景,反映了当地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方式。
“散水花”可能给人带来清新、活泼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雨后的清新空气或溪流的活力。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水流时,可以使用该词汇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散水花”来描绘雨后的景象:
雨后初晴,
溪水在石上散水花,
清新如画。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听到水珠撞击的声音,增强对“散水花”的感官体验。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描述水花的飞溅来实现。
“散水花”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可以发挥其生动描绘自然景象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