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24
“桑间濮上”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诗经·小雅·桑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里的“桑间”指的是桑树之间,“濮上”则是指濮水之滨。成语原意是指桑树和濮水之间的景象,后来引申为形容男女幽会的场所或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桑间濮上”常用来描绘浪漫或隐秘的约会场景,如古代诗词中描述恋人私会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桑间濮上”源自《诗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情感的细腻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私密幽会的特定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桑树和濮水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植物,与女性的劳动紧密相关;濮水则常被用作隐喻,象征着流动和变化。因此,“桑间濮上”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点,也隐含了情感和文化的深层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浪漫和神秘的联想,让人想到古代诗词中的爱情故事,以及那些隐秘而美好的时刻。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它可以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来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桑间濮上,一对恋人轻声细语,诉说着永恒的誓言。”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桑树的影子斑驳陆离,一对恋人在濮水边低语,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宁静。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情感和场景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如西方的“moonlit tryst”(月光下的幽会)。
“桑间濮上”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点,更承载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然的美好想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卫地有~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间】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 本义:门缝)。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引证】
《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 、 《墨子经》-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 、 《孟子》-其閒不能以寸。 、 、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 、 、 宋·文天祥《 后序》-得间奔真州。
【组词】
间出、 间缺、 间蹊、 间径
3.
【濮】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濮,濮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 、 《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 、 《庄子·秋水》-钓于濮水。
古州名 。隋开皇十六年(公年596年)改濮阳郡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鄄城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鄄城、范县及河南省濮阳县南部地区。
4.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