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1:43
“微言大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微妙的言辞表达深远的意义。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辞的精炼和内涵的丰富,通常用来形容言简意赅、含蓄深远的表达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微言大指”常用于评价作者的文笔,如评论某篇文章或诗句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每一句都很有分量,能够触及问题的核心。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批评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分析和评价理论或观点的深度和广度。
“微言大指”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微言大义,不言而喻。”原意是指用微妙的言辞表达大义,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言辞精炼而意义深远。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辞的精炼和内涵的丰富是一种美德。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微言大指”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广泛应用,成为评价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沉、内敛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言简意赅、含蓄深远的文学作品或智慧的言论。它激发人们对语言表达的深度和精炼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尝试用“微言大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写作和演讲中,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思想。
在诗歌创作中,我尝试用“微言大指”的手法,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如:
微风轻拂,
言不尽的温柔,
大地的指尖,
触摸着岁月的深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静谧的夜晚,烛光下,用简洁的笔触在纸上书写,每一笔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简单但情感丰富的乐曲,如古典音乐中的小夜曲,来体现“微言大指”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y a lot with few words”或“speak volumes with little words”,虽然不如“微言大指”那样精炼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含义。
通过对“微言大指”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表达的精炼和深度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言辞的选择和内涵的挖掘,力求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