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6:34
海绵:
词源:海绵一词源自拉丁语“spongia”,指的是一种海洋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被用来指代由这种生物制成的吸水材料。
在某些文化中,海绵被视为清洁和净化的象征。例如,在**仪式中,海绵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清洁或净化参与者。
情感反应:海绵通常给人以柔软、温和的印象,常与清洁、舒适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联想:想到海绵,可能会联想到海洋、清洁用品、吸收能力等。
在日常生活中,海绵是厨房和浴室中不可或缺的清洁工具。它的吸水性和柔软性使其成为清洁各种表面的理想选择。
诗歌:
海绵啊,海绵,
你柔软的身躯,
吸收着世界的尘埃,
洗净了心灵的污垢。
视觉联想:看到海绵,可能会想到海洋的蓝色、泡沫的白色,以及清洁时的水滴。 听觉联想:使用海绵清洁时,可能会听到水声和海绵摩擦表面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海绵的名称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通常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海绵被称为“esponja”。
海绵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一种生物和材料,还承载着清洁、吸收和柔软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海绵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和表达方式。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绵】
(会意。从帛,从糸(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引证】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绛缇絓紬丝絮绵。 、 《资治通鉴》-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白居易《新制布裘》-吴绵软如云。
【组词】
绵子、 绵衣、 绵帛、 绵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