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4:19
士气(Morale)是指一个集体(如军队、团队、组织等)成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态度,特别是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的团结、信心和决心。它通常与成员的忠诚度、动力和整体满意度相关。
士气一词源自拉丁语“moralis”,意为“道德的”,后来演变为指代个人的道德品质,再扩展到集体的精神状态。
在军事文化中,士气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商业社会中,高士气被认为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员工流失的重要因素。
士气让人联想到团结、希望和坚韧。它激发积极情感,如鼓舞、振奋和信任。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见证过士气低落如何影响团队表现,以及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如何提升士气。
在诗歌中:
在风雨中,我们的士气如磐石般坚定,
在黑暗中,我们的希望如星辰般闪耀。
士气可以联想到军队行进时的整齐步伐声,或是团队欢呼的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士气的概念相似,但其表达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集体荣誉感可能更强烈,从而影响士气的表现。
士气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情感、心理和行为等多个层面。了解和提升士气对于个人和集体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士气的不同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