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6:41
无籍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没有户籍的人,即那些没有在官方户籍系统中登记的人。户籍是**特有的社会管理体系,与个人的身份、权利和义务紧密相关。无籍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出生、迁移、政策限制等,未能获得户籍。
在文学作品中,无籍人可能被用来象征边缘化、无归属感或社会不公。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直接指代那些没有户口的人,用于日常对话中讨论相关社会问题。在专业领域,如法律、社会学,无籍人可能涉及更深入的讨论,包括他们的权利、社会保障和法律地位等。
同义词:无户口者、黑户 反义词:有籍人、户籍人口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为口语化,而反义词则直接指代那些拥有户籍的人。
无籍人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无户籍的人”,随着社会问题的凸显,这个词汇在近年来被更频繁地使用。
在**,户籍制度与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福利紧密相关,无籍人因此面临诸多社会问题。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政策的双重影响。
无籍人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同情、无奈或愤怒的情感反应,因为它触及了社会不公和个体困境。
在日常生活中,无籍人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新闻报道、政策讨论或社会活动中,用以描述和解决相关问题。
在诗歌中,无籍人可以被用来象征漂泊和无根的状态:
“在城市的边缘,无籍人寻找着家的影子, 在每一块陌生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无籍人可能让人联想到拥挤的城中村、孤独的街头景象,或是关于社会边缘群体的纪录片中的声音和画面。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无国籍人”或“非法移民”,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影响。
无籍人这个词汇深刻反映了户籍制度对个体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应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和个人权利。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