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1:36
枯苇:字面意思指的是已经枯萎的芦苇。芦苇是一种生长在湿地或河边的植物,当它失去生命力时,便称为枯苇。
枯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枯”和“苇”两个字组成。“枯”表示失去水分或生命力,“苇”指芦苇。在古代文学中,枯苇常被用作意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所使用。
在**文化中,枯苇常与秋天和萧瑟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在诗歌和绘画中,枯苇是一个常见的主题,用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哲思。
枯苇给人以凄凉、孤独和哀伤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和逝去的时光,有时也象征着坚韧和顽强,因为即使在枯萎的状态下,苇杆依然挺立。
在个人经历中,枯苇可能出现在描述自然景观或感受时,如在秋天的湖边散步,看到枯苇随风摇曳,可能会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深思。
在诗歌中,枯苇可以被用来构建意境:
秋风起,枯苇低,
岁月无声,梦已稀。
湖水静,心事重,
一叶扁舟,载不动许多愁。
枯苇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一片枯黄的芦苇荡,随风摇曳的苇杆。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苇杆时发出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枯苇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自然景象可能被用来象征孤独或荒凉,但具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有所差异。
枯苇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深度。通过对枯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维性和文化背景对词汇意义的影响。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苇】
(形声。从艸,韦声。本义:芦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苇,大葭也。 、 《易·说卦》-震为萑苇。
【组词】
苇车、 苇杖、 苇索、 苇茭、 苇戟桃杖、 苇荻、 苇莞、 苇带、 苇笮、 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