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37
词汇“劝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劝”和“嫁”。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劝嫁”进行深入分析:
“劝嫁”字面意思是指劝说某人结婚或嫁给某人。其中,“劝”意味着说服或鼓励,“嫁”则是指女子结婚。
“劝嫁”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劝”和“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婚姻往往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因此“劝嫁”在传统社会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家庭的大事,父母往往有责任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婚姻对象。因此,“劝嫁”在传统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行为,反映了家庭和社会对婚姻的重视。
“劝嫁”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责任和家庭的期望。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压力,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关怀和期望。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家人或朋友劝嫁的情况,这可能会引发对婚姻和个人选择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劝嫁”来描绘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期望的场景:
春风拂面,桃花笑开,
父母心间,劝嫁声来。
想象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父母和女儿坐在一起,轻声细语地讨论着婚姻的话题,这样的画面和温馨的对话声可能会与“劝嫁”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的文化中,劝说某人结婚的行为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含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婚姻更多被视为个人的选择,而在东方文化中,家庭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劝嫁”这个词反映了婚姻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家庭的角色。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婚姻的态度和期望。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稼】
(形声。从禾,家声。本义:种植五谷)。
同本义。
【引证】
《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 、 《山海经·大荒南经》-巫载民不稼不穑食也。 、 《仪礼·少牢礼》-宜稼于田。 、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组词】
稼桑、 稼事、 稼政、 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