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0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3:48
“扯手”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拉手,即用手拉的动作;二是指推卸责任或逃避责任的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扯手”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扯”和“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扯”有拉、拽的意思,而“手”则是指人的手部。随着语言的发展,“扯手”逐渐演变成具有逃避责任含义的词汇。
在**文化中,逃避责任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扯手”这个词汇常常带有负面色彩。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倾向于赞扬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扯手”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逃避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表达中,我更倾向于使用正面的词汇来描述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总是喜欢扯手,不愿意承担责任。这种行为让我感到失望,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勇于面对困难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扯手”:
在风雨中,他扯手而去,
留下一片狼藉和无尽的叹息。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逃避责任时的背影,那种匆忙和慌张的姿态。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和无奈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与“扯手”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hirk responsibility”或“pass the buck”。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带有逃避责任的含义。
通过对“扯手”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准确传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扯】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