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33
“公姥”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祖母或者外祖母。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用来泛指年长的女性。
在文学作品中,“公姥”常用来表达对长辈女性的尊敬和亲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奶奶”或“外婆”等更为现代和亲切的称呼。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在分析古代文献时遇到这个词汇。
“公姥”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公”有时指男性长辈,“姥”则指女性长辈。随着语言的发展,“公姥”逐渐特指祖母或外祖母。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被更为通俗的称呼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公姥”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年长女性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减少,但尊敬长辈的传统依然被广泛传承。
提到“公姥”,可能会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长辈的慈爱和关怀。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家庭中有使用这个词汇的*惯,那么在与长辈交流时可能会用到。例如,在讲述家族历史或传统时,可能会提及“公姥”的故事。
在创作一首关于家庭和传统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公姥”这个词来增添文学色彩和历史感:
公姥的笑容,如春日暖阳,
温暖了岁月的长廊。
家的故事,在她的口中,
如古老的歌谣,悠扬。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摇椅上,手中编织着毛衣,周围是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公姥”这个词。
在不同文化中,对长辈的称呼各有特色。例如,在英语中,祖母通常被称为“grandmother”或“grandma”,而在西班牙语中则是“abuela”。每个词汇都承载着各自文化的特点和情感色彩。
“公姥”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姥】
(形声。从女,老声。本义:老年妇女的俗称)。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姥,老母,或作姆,女师也。 、 《晋书·王羲之传》-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 《世说新语》-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
【组词】
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