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4:14
插足:字面意思是指插入到某事物之中,通常用于比喻意义,指某人介入或干预他人的事务,尤其是指第三者介入他人的感情关系或婚姻中。
“插足”一词源于汉语,最初可能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插入动作,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用法,特别是在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介入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插足”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涉及婚姻和爱情关系时。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插足”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背叛、不忠和破坏。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道德和忠诚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有人插足他人的感情关系,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插足”来象征性地描述某种破坏性的力量介入美好的事物中:
春风不请自来,插足冬日的宁静, 带来了绿意,也带来了纷争。
在视觉上,“插足”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不和谐的元素突然出现在原本和谐的画面中。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不和谐的音符打断了原本悦耳的旋律。
在英语中,“插足”可以对应为“interfere”或“meddle”,在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种行为的接受度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
“插足”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们对于界限和道德的看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插】
(形声。从手,臿(chā)声。本义:刺入、挤放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插,刺内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沉吟放拨插弦中。 、 《广州军务记》-是日城内遍插白旗。
【组词】
插花筵席、 插标、 插管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