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8:32
大喜若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极度高兴到了几乎疯狂的程度。这个成语强调了喜悦的强烈和极端,以至于情绪无法自控。
在文学作品中,大喜若狂 常用来形容主角在经历重大转折或获得意外惊喜时的情感爆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非常高兴的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情绪状态,但大喜若狂作为一个形象的表达,仍然有其独特的使用场景。
同义词: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欢天喜地 反义词:悲痛欲绝、心如死灰、愁眉苦脸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情感的强烈程度上有所不同,大喜若狂 更强调情绪的极端和失控。
大喜若狂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形象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的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大喜若狂 体现了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视,尤其是在庆祝和喜悦的场合。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直接性和强烈性。
大喜若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经历重大喜悦时的真实情感流露。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人类共通的,无论文化背景如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那时我大喜若狂,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喜若狂: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心中喜悦,大喜若狂。
梦想成真,欢笑无疆,
生命之歌,响彻云霄。
大喜若狂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欢快的音乐和热闹的庆祝场面,如烟花绽放、人群欢呼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ver the moon" 或 "ecstatic",它们都传达了极度高兴的情绪,但大喜若狂 更强调情绪的失控和极端。
大喜若狂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传达了喜悦的情感,还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强烈和极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强烈的情感状态。
没想到,我竟被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公司录用,真是~。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