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3:56
词汇“懑懑”是一个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懑懑”读作“mèn mèn”,字面意思是心情郁闷、不舒畅。它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压抑和不快,通常与情绪低落、不满或烦恼相关。
在文学作品中,“懑懑”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表达忧郁、沉闷的情感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郁闷”、“不开心”等更为通俗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情感状态。
“懑”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使用,源自“闷”,意为封闭、不透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懑懑”逐渐被用来形容心情的不舒畅。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它较为文雅,不如其他更通俗的词汇常用。
在**传统文化中,表达情感往往含蓄而内敛,“懑懑”这样的词汇反映了这种文化特点。它强调了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
“懑懑”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阴雨天、封闭的空间或是无法言说的心事。这种情感的表达往往需要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懑懑”这个词,因为它显得有些古雅和不太常用。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我能够感受到作者通过这个词汇传达的深沉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色懑懑,心事如潮,难平难眠。”
视觉上,“懑懑”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天空或沉闷的色调。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音乐或无声的寂静。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可以用“melancholy”(忧郁)或“gloomy”(阴沉)等词汇来表达。
“懑懑”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情感表达。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和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细腻度。
1.
【懑】
(会意。从心,从满。满心烦闷。本义:烦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懑,烦也。 、 《广韵》-懑,烦闷。 、 《三国志·华陀传》-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 、 清·张廷玉《明史》-烦懑不乐。
【组词】
懑愤金怀、 懑闷、 懑烦、 懑懑
2.
【懑】
(会意。从心,从满。满心烦闷。本义:烦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懑,烦也。 、 《广韵》-懑,烦闷。 、 《三国志·华陀传》-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 、 清·张廷玉《明史》-烦懑不乐。
【组词】
懑愤金怀、 懑闷、 懑烦、 懑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