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0:52
医嘱:医嘱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对患者提出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它通常包括药物的使用、饮食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医嘱一词源于汉语,由“医”和“嘱”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医嘱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口头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文书工作的规范化,医嘱逐渐形成了书面形式。
在**文化中,医嘱被视为权威的医疗指导,患者通常会严格遵守。这种尊重和信任体现了社会对医疗专业人士的尊重。
提到医嘱,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健康、责任和关怀。它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健康,并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专业指导。
在个人生活中,医嘱可能与个人的健康管理密切相关。例如,遵循医生的医嘱进行饮食调整,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
在诗歌中,可以将医嘱比喻为生命的指南针,指引人们在健康的海洋中航行:
医嘱如灯塔,照亮健康之路, 每一字句,皆是生命的守护。
医嘱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的环境、医生的白大褂和处方笺的纸张。听觉上,可能是医生温和而坚定的声音,传达着治疗的信息。
在不同文化中,医嘱的概念相似,但表达方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患者可能更倾向于自主选择治疗方案,而在东方文化中,医嘱通常被视为必须遵守的指导。
医嘱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指导患者的治疗,也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医嘱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医疗信息,促进健康管理。
1.
【医】
(会意兼形声。从匚(fāng),从矢,矢亦声。《说文》:“盛弓弩矢器也。”“醫”,会意,从“殹”(yī),从酉(yǒ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二字各有本义,今用“医”为简体字。本义:治病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医,治 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得酒而使。 、 《国语·越语》-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 《论语》-不可以作巫医。 、 《吕氏春秋·察今》-譬之若良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驰召医。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又无医药。
【组词】
医国、 医家有割股之心、 缺医少药;医家、 医师、 医婆、 医人、 医工、 医流、 医算、 医巫
2.
【嘱】
(形声。从口,属声。本义:嘱托,叮嘱)。
同本义。
【引证】
晋·干宝《搜神记》-去时嘱我。 、 《聊斋志异·促织》-嘱学使俾入邑庠。(嘱咐考试官让成名进县学学习。学使,提督学政即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俾,使。邑庠,县学,庠,学校。)
【组词】
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