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31
浩气凛然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浩气”和“凛然”两个词组成。其中,“浩气”指的是宏大、壮丽的气概或精神,“凛然”则表示严肃、庄重的样子。结合起来,“浩气凛然”形容人的气概宏伟,态度严肃,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
“浩气凛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于古代汉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词组常用来形容英雄或伟人的气概。
在**文化中,“浩气凛然”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正气”和“威严”相联系,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一致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常用来赞扬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人。
这个词组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现代的杰出领袖。它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勇气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严肃和正直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历史纪录片时听到这个词组,用来形容古代将领的气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意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正直和威严都是受人尊敬的品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山河壮丽,浩气凛然,
英雄豪情,千古流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古代战甲的将军,站在高山之巅,目光坚定,气势如虹。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庄严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来增强这种浩气凛然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jestic and awe-inspiring”,用来形容同样宏伟和令人敬畏的气概。
“浩气凛然”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表达庄重和威严的情感时非常有力。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中对正直和威严的重视,也学会了如何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这个成语来增强我的语言表达效果。
1.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凛】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 《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其性为凛。 、 《风俗通·究通》-寒则凛冻。 、 潘岳《悼亡诗》-凛凛寒风升。 、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组词】
凛冽、 凛栗、 凛秋、 凛气、 凛寒
4.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