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3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34:48
1.旧谓狐能魅人,故称魅狐。
1. 【魅】 - (形声。从鬼,未声。本义:迷信传说中的精怪) 同本义。 【引证】 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组词】 魑魅、 鬼魅、 魅虚
2. 【狐】 -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