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4:54
词汇“朝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朝旰”进行分析:
“朝旰”的字面意思是早晨和晚上,特指从早到晚的时间段。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工作的辛勤。
在文学作品中,“朝旰”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勤劳或工作的艰辛,如“朝旰不倦”表示从早到晚都不知疲倦地工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从早到晚”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朝旰”由“朝”和“旰”两个字组成,“朝”指早晨,“旰”指晚上。在古代汉语中,“旰”还有晚、迟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朝旰”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与现代有较大差异,“朝旰”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对勤劳的赞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减少,反映了语言的现代化和简洁化趋势。
“朝旰”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勤奋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描述历史人物或古代场景时,可以用来增添文雅和历史感。
在创作一首关于勤奋的古风诗歌时,可以使用“朝旰”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不懈的努力:
朝旰不倦勤耕读,
岁月如梭志未休。
结合“朝旰”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古代书房的景象,清晨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以及书页翻动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朝旰”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从早到晚的时间段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朝旰”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旰】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天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旰,晚也。 、 《左传·昭公十二年》-日旰君勤。 、 《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 、 《白氏长庆集·杭州刺史谢上表》-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
【组词】
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