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8:34
摄威擅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来施加威势。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者以势压人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摄威擅势 可能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者批判社会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不当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摄威擅势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摄”(利用)、“威”(威势)、“擅”(擅自行使)和“势”(势力)四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摄威擅势** 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与儒家倡导的“仁政”和“德治”相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用来批判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权力滥用、不公平和压迫。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摄威擅势,我们可能会选择站出来维护正义,或者通过合法途径揭露其不当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权势如山压,摄威擅势行。
正义心中藏,终将光明迎。
摄威擅势 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权力斗争场景,或者压迫性的音乐节奏,如沉重的鼓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buse of power" 或 "exploit one's posi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
摄威擅势 这个词汇在描述权力滥用和不公正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至关重要。
昔者齐简公释其国家之柄,而专任其大臣,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1.
【摄】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摄,引持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摄车从之。
【组词】
摄力、 摄弓、 摄水
2.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3.
【擅】
(形声。从手,亶(dǎn)声。本义:独揽,专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媾壹也。-擅,专也。 、 《诗·狡童序》-权臣擅命也。 、 《史记·魏豹彭越传》-擅将其兵。 、 《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
【组词】
擅恣、 擅政、 擅柄、 擅朝
4.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