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3:07
工伤: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身体伤害、功能障碍或者职业病。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工伤可能被用作情节推动或人物塑造的元素,例如描述主人公因工伤而改变命运的故事。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工伤通常涉及对事故的描述、赔偿的讨论或对受伤者的同情。 专业领域:在法律、保险和医疗领域,工伤涉及具体的定义、赔偿标准和治疗方案。
同义词:职业伤害、工作伤害 反义词:非工伤、意外伤害(非工作相关)
词源:工伤一词源于对工作场所安全问题的关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伤的概念逐渐明确。 演变: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伤的定义和赔偿机制也不断演变,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意义和影响:工伤在社会中常被视为劳动保护的重要议题,涉及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
情感反应:工伤一词常引发同情和关切,也可能唤起对工作安全问题的担忧。 联想:联想到受伤的工人、医疗救治、赔偿谈判等场景。
经历或故事:在职业生涯中,我曾目睹同事因工伤而长时间无法工作,这让我更加重视工作安全。
诗歌: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
工伤如阴影潜行。
一瞬的疏忽,
换来无尽的痛楚。
视觉联想:联想到医院病房中,受伤工人接受治疗的场景。 听觉联想: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想象工伤现场的紧急救援。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
理解:工伤是一个涉及法律、医疗和社会关怀的复杂概念,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工伤的含义和影响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处理相关问题。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