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4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9:43
暖冬:字面意思是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不那么寒冷的冬天。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季节性的气候现象,与常规的寒冷冬季相比,暖冬的气温更为温和。
暖冬这个词由“暖”和“冬”两个字组成。在汉语中,“暖”意味着温暖,而“冬”指的是冬季。这个词的组合反映了人们对冬季气候的感知和描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暖冬这一现象越来越频繁,这个词的使用也变得更加普遍。
在某些文化中,暖冬可能被视为好兆头,因为它意味着更少的供暖需求和更舒适的户外活动。然而,在其他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暖冬可能引起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因为它可能预示着长期的气候不稳定。
暖冬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户外活动的乐趣,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感受。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暖冬可能意味着更少的衣物开销和更多的户外活动机会。例如,一个暖冬的周末可能成为家庭野餐或徒步旅行的好时机。
在诗歌中,暖冬可以被描绘为:
暖冬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大地, 花儿在不经意间绽放, 冬日的寒冷,被温暖的拥抱驱散。
暖冬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色调,如橙色和黄色,以及轻柔的背景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暖冬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mild winter”或“warm winter”来表达类似的概念。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差异。
暖冬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气候现象,还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如何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使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暖】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煗、作暖。-煖,温也。 、 《国语·鲁语上》-海多大风,冬煗。 、 《汉书·系传上》-孔席不煗。 、 《礼记·王制》-七十非帛不煖。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组词】
暖谷、 暖阳阳、 暖景、 暖丝、 暖煦、 暖意、 暖炉、 暖霁
使温暖。
【引证】
李直夫《虎头牌》-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组词】
暖心话、 暖耳、 暖酒、 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2.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