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0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03:34
“梼杌饕餮”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梼杌”和“饕餮”两个词组成。其中,“梼杌”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怪兽,而“饕餮”则是另一种传说中的贪食怪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贪婪和凶残。
在文学作品中,“梼杌饕餮”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贪婪无度、残忍无情的人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败坏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神话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及其象征意义。
“梼杌”和“饕餮”都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在古代文献中,如《山海经》中,这些生物被描述为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怪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恶劣品质。
在**文化中,“梼杌饕餮”象征着贪婪和凶残,这与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仁义道德形成鲜明对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违背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厌恶和恐惧。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贪婪无度、残忍无情的人或行为,影响人们对这类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社会不公或个人道德问题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某些行为的强烈不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贪婪的深渊里,梼杌饕餮肆虐,
人心的黑暗,比夜更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怪兽的画作,充满力量和威胁。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紧张的旋律,传达出一种压迫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象征可能是“龙”或“巨兽”,它们也常被用来象征贪婪和凶残。
“梼杌饕餮”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神话中的生物,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凶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远方之民,虽使盗跖为之郡守,梼杌饕餮为之县令,郡县之民,群嘲而聚骂者,虽百千为辈,朝廷不知也。
1.
【梼】
古代传说中的恶兽。
【引证】
《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梼杌。 、 《孟子》-楚之梼杌。
梼杌有多种含义。
【引证】
2.
【杌】
树木无枝丫
【组词】
杌樗
浑然无知
【组词】
杌杌
3.
【饕】
(形声。从食,號(hào)声。本义:极贪欲;极贪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饕,贪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 《韩非子·亡征》-饕贪而无厌;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组词】
饕残、 饕淫、 饕沓、 饕湎、 饕餮王孙、 饕餮放横、 饕戾
4.
【餮】
贪,贪食。
【引证】
苏舜钦《悲二字联句》-斯民乃食餮。 、 《左传·文公十八年》。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