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0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01:27
“倒裳索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衣服倒过来穿,寻找衣领。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不得要领,方法错误,徒劳无功。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愚蠢或行为的无效。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讽刺某人做事不聪明或方法不当。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效率和方法论的问题。
“倒裳索领”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倒裳而索领,非不勤也,而不得其要。”这个成语自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抓住关键,方法不当。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做事要有条理和方法,反对盲目和无效的努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注重效率和方法。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努力却不得法的人。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思考方法,避免无用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学在学*时只是机械记忆,没有理解核心概念,结果考试时表现不佳,这就像是“倒裳索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倒裳索领寻不见,月下独酌思无边。”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混乱中寻找衣领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混乱的脚步声和焦急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意思是指向错误的方向或目标。
“倒裳索领”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注重方法和效率,避免盲目努力。它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值得在各种语境中灵活运用。
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你不要干~一样的蠢事。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裳】 ——用于“衣裳”。
3.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
4.
【领】
(形声。从页(xié),令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脖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领,项也。 、 《广雅·释亲》-领,项也。 、 《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蛴。 、 《国语·楚语上》-缅然引领南望。 、 《左传》-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
【组词】
领门儿、 领鬃、 领颚、 领腰、 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