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06:03
宝相(bǎo xià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庄严、华丽的佛像或神像。在**文化中,宝相通常指的是佛或菩萨的庄严法相,具有神圣、庄严、美丽的特征。
宝相一词源自**文化,最初用来形容佛或菩萨的庄严法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形容其他庄严美丽的事物。
在**文化中,宝相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佛或菩萨的庄严和神圣。在社会文化中,宝相也常用来形容庄严美丽的事物,如建筑、艺术品等。
宝相一词给人以庄严、神圣、美丽的联想,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在参观寺庙时,我曾被宝相庄严的佛像深深吸引,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宝相庄严映晨曦, 佛光普照万物生。 心怀敬畏拜佛前, 愿得智慧渡众生。
结合图片,宝相可以让人联想到庄严的佛像,金光闪闪,令人心生敬畏。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宁静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以用“sacred image”或“divine figure”来对应宝相,但这些词汇缺乏宝相所特有的庄严和美丽含义。
宝相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宝相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
2.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