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42:53
词汇“回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回残”可以理解为“返回的残余”或“回收的剩余物”。然而,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相关的资料和例证可能不多。以下是对“回残”这个词汇的尝试性分析:
“回残”的字面意思是指返回或回收的残余物。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战争或灾难后返回的士兵或民众所携带的剩余物资,或者是某种资源回收后的残余部分。
由于“回残”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战争、灾难或资源回收的语境中。
“回残”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回”和“残”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可能是因为其意义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战争和灾难频繁,回残的物资可能对社会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与环保和资源回收有关。
“回残”可能给人一种萧条、残破的情感联想,与损失和重建有关。
由于“回残”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回残”用于描述战后或灾后的场景,表达一种从废墟中重建的意境。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战后或灾后场景中的残余物资,以及人们如何回收和利用这些物资。
由于“回残”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多,因此跨文化比较可能较为有限。
“回残”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资源回收和重建的关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生僻词汇可以增加对汉语丰富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