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3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37:33
玉札(yù zhá)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玉制成的书札或信件。在古代,玉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常用来象征高贵、纯洁和永恒。因此,“玉札”通常用来比喻珍贵或重要的书信、文件或文献。
“玉札”一词源于古代对玉的崇拜和珍视,玉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美德和高贵。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札”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变为比喻意义,用来形容珍贵或重要的文献。
在**传统文化中,玉被视为吉祥和美德的象征。因此,“玉札”在文化上承载了高贵、纯洁和永恒的意义,常用于形容重要的官方文件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献。
“玉札”一词给人以高贵、珍贵和神圣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皇家仪式、重要的历史文献或家族的传承。
在现代生活中,“玉札”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如果提及,通常是指非常珍贵或有特殊意义的信件或文献。例如,家族中代代相传的重要文件或遗嘱可能会被比喻为“玉札”。
在诗歌中,可以将“玉札”融入,如:
玉札传家训,金石铭心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玉札”的词汇,但类似的象征意义可以通过其他珍贵材料(如金、银)制成的文献来体现。
“玉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对玉的崇拜和珍视,也体现了文献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在现代语言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传承。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