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2:07
半头帻(bàn tóu z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只覆盖头部一半的头巾或头饰。在古代,帻是一种头巾,通常用来包裹头发或作为头饰。半头帻可能指的是一种设计为只覆盖头部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的头巾。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半头帻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服饰风格或社会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研究的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的服饰文化。
半头帻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头巾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头饰的设计和用途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概念仍然保留。
在古代*,头饰不仅是个人装饰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社会地位和身份。半头帻可能被特定阶层或群体使用,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俗和社会地位。
半头帻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优雅和精致,也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的怀旧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半头帻可能不太常见,但在古装剧或历史重现活动中,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头饰来增添氛围。
在诗歌中,半头帻可以被用来象征过去的时光或特定的文化氛围:
半头帻下,风流依旧, 古韵今风,共舞春秋。
结合古代服饰的图片或音乐,半头帻可以唤起对古代生活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古筝的悠扬旋律和古装的飘逸。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只覆盖头部一部分的头饰,但其名称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半头帻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服饰文化,也提供了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一种窥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帻】
(形声。从巾,责声。本义:头巾)。
同本义(包裹着头,中间露出头发,帻前高后低,然后加冠)。
【引证】
蔡邕《独断》-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 、 《晋书·舆服志》-文武官皆免冠著帻。
【组词】
丧帻;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