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23: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23:25:33
词汇“旅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旅贲”的字面意思可能不太容易直接解释,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拆解,“旅”通常指旅行、旅途,而“贲”在古代汉语中有勇猛、光彩的意思。结合起来,“旅贲”可能指的是在旅途中的勇猛或光彩的行为或状态。
由于“旅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出现。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用来形容勇士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或者在旅途中的不屈不挠。
“旅贲”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军事或旅行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太常见。
在古代社会,勇士和军人的形象常常被赋予勇猛和光彩的特质,因此“旅贲”可能在描述这些人物时被使用。
“旅贲”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勇士,或者是长途跋涉中的坚韧不拔。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崇高和敬仰的情感。
由于“旅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旅贲”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勇气,例如:“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旅贲前行,不畏艰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勇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古典音乐来增强这种英勇的氛围。
由于“旅贲”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旅贲”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贲】
(形声。从贝,卉声。本义:装饰,打扮) 装饰,修饰。
【引证】
《说文》-贲,饰也。 、 《易·序卦》传-贲者,饰也。 、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
【组词】
贲饰、 贲如
颜色斑杂不纯。
【引证】
《易·贲卦》。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贲如濡如。
【组词】
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