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9:58
画面:这个词通常指的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静态图像,如绘画、摄影或电影中的单个帧。它也可以指代文字描述中的视觉场景,或者是脑海中形成的图像。
“画面”一词源于对视觉艺术作品的描述,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也被应用于电影和摄影等领域。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画图”或“画景”。
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画面”常常被用来评价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也常用“画面”来分享和评论照片和视频。
“画面”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美丽、创意和记忆。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画面”这个词来描述我看到的美丽风景或有趣的照片,它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分享我的视觉体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湖面,绘出一幅银色的画面,宁静而深远。”
结合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画面”可以对应为“scene”或“frame”,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画面的感知和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画面”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在视觉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发挥着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力都有重要意义。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