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43:59
“冬裘”字面意思是指冬季穿的毛皮衣服,主要用于保暖。裘,即毛皮制成的衣服,通常由动物的皮毛制成,如狐狸、貂、羊等。
在文学中,“冬裘”常用来形容冬季的寒冷和人们为抵御寒冷所做的准备,如“披上厚重的冬裘,抵御北风的侵袭”。在口语中,可能会简单地说“穿裘衣”或“冬天的皮衣”。在专业领域,如服装设计或皮草行业,“冬裘”可能特指某种款式或材质的冬季毛皮服装。
同义词:冬衣、皮草、毛皮大衣 反义词:夏装、*衣、轻衫
同义词中,“冬衣”更泛指所有冬季服装,而“皮草”和“毛皮大衣”更特指毛皮制成的服装。反义词则指夏季轻*的衣物。
“裘”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即为毛皮衣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裘”逐渐成为特指冬季毛皮服装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冬裘常与贵族或富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毛皮服装在过去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毛皮服装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批评。
“冬裘”给人以温暖、豪华和保护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冬日的温馨场景,或是历史上的贵族生活。
在个人经历中,冬裘可能是一次特别的购物体验,或是某个冬季旅行中的必备物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北风呼啸,冬裘裹身,心中暖意如春。”
视觉上,冬裘可能让人联想到柔软的毛皮和温暖的色调。听觉上,可能是穿上冬裘时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如俄罗斯的“шуба”(shuba)或北欧的“pels”(毛皮),都是指类似的冬季毛皮服装。
“冬裘”不仅是一个描述冬季保暖服装的词汇,它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情感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