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0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07:28
词汇“惰骄”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两个汉字“惰”和“骄”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广泛认可的定义。我们可以分别分析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然后再尝试理解这个组合词可能的含义。
由于“惰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但是,如果我们尝试解释这个组合词,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状态,即一个人既懒惰又骄傲,不愿意付出努力但又对自己的现状或能力过于自信。
由于“惰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惰”和“骄”都是汉语中的古老词汇,它们的含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然而,“惰骄”作为一个组合词,可能是现代创造的,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负面性格特征。
在许多文化中,懒惰和骄傲都被视为负面品质。在强调勤劳和谦逊的社会中,“惰骄”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受到批评。
“惰骄”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消极、不受欢迎的性格特征,它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或担忧,因为它暗示了一个人可能不会为自己的生活或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由于“惰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个人应用可能有限。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他们的行为特征。
在创作中,可以将“惰骄”作为一个角色特征,用于塑造一个既懒惰又骄傲的人物形象,以此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
由于“惰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与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相关联。但如果我们要创造这样的联想,我们可能会想象一个懒散、自满的人物形象,或者听到描述这种状态的词语和语调。
由于“惰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但如果我们要寻找类似的性格特征描述,我们可以在其他语言中找到类似的词汇组合。
“惰骄”作为一个假设性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语言学习中要注意词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应该选择更为标准和明确的词汇来表达我们的意思。这个词汇的分析也展示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我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
1.
【惰】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惰,不敬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 宋·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
【组词】
惰傲、 惰慢、 惰肆、 惰骄、 惰偷
2.
【骄】
(形声。从马,乔声。本义:六尺高的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骄,马高六尺为骄。《诗》曰:“我马唯骄。” 、 《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
傲慢;骄矜。
【引证】
《史记·魏公子列传》-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礼记·少仪》。注:“谓言行谋从恃知而慢也。”-谏而无骄。 、 《左传·隐公三年》。注:“谓恃己凌物。”-骄奢淫泆。 、 《孝经》。注:“无礼为骄。”-在上不骄。 、 《国语·晋语》-骄泰奢侈。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益骄。 、 《后汉书·张衡传》-国王骄奢。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偃蹇而骄。
【组词】
骄横;骄蹇;骄佚、 骄悍、 骄肆、 骄狎、 骄色、 骄骜、 骄侈、 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