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32
词汇“汇民”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和可能的语境出发。以下是对“汇民”一词的详细分析:
“汇民”由两个汉字组成:“汇”和“民”。
结合这两个字,“汇民”可以理解为“聚集民众”或“汇集民意”的意思。
由于“汇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政治或社会学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政府或组织如何聚集民众的意见或需求。
由于“汇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创新而出现的词汇。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中,“汇民”可能被用来强调政府或组织对民众意见的重视和收集。
“汇民”一词可能给人以积极、团结的情感联想,因为它涉及到民众的聚集和意见的统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汇民”这个词汇,但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些社区活动或政府调研的情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汇民”用来形容一个团结的社区或一个集中的民意表达场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广场上聚集的人群,表达他们的意见和需求。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能够表达团结和集中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汇民”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gather people”或“collective will of the people”。
“汇民”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民众意见的重视和收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政治现象。
1.
【汇】
(形声。从匚(fāng),筐子,淮声。本义:盛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谓有器名汇也。”-汇,器也。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