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9:32
词汇“巧谀”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巧”和“谀”。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巧谀”进行深入分析。
“巧谀”的字面意思是巧妙地奉承或讨好他人。其中,“巧”指的是技巧、巧妙,而“谀”则是指奉承、谄媚。结合起来,“巧谀”描述的是一种通过巧妙手段进行的奉承行为。
“巧谀”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巧”和“谀”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行为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真诚和直率被视为美德,而巧谀则常常被视为不诚实和虚伪的表现。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巧谀有时也被视为一种必要的社交技巧。
“巧谀”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虚伪和不真诚。它可能引起人们对权力游戏和人际关系复杂性的反思。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非常擅长巧谀,这使得他在团队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但也引起了其他同事的不满和警惕。
在诗歌中,可以将“巧谀”融入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描绘:
在巧谀的迷宫里,
真诚的灯火何其微弱。
面具下的笑脸,
隐藏着权谋的深渊。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华丽的大厅中巧妙地奉承着权贵,而周围的人则投以复杂的目光。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一种紧张而又微妙的背景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attery”或“sycophancy”,它们也描述了类似的奉承行为,但在使用和接受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巧谀”这个词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复杂现象,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行为时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巧谀”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描述社会现象。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谀】
(形声。从言,臾声。本义:奉承,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谀,谄也。 、 《庄子·渔夫》-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 、 《荀子·脩身》-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 《说苑·臣术》-从命病君谓之谀。 、 唐·韩愈《师说》-官盛则近谀。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诬谀之徒。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谄谀之臣。
【组词】
谀墓之金、 谀颂、 谀悦、 谀墓、 谀佞、 谀言
谄媚的话。
【引证】
《汉书·韦贤传》-唯囿是恢,唯谀是信。
【组词】
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