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3:41
词汇“畔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畔盟”由两个字组成:“畔”通常指河岸、湖岸等水边的意思,而“盟”则有结盟、盟约的含义。结合起来,“畔盟”可以理解为在水边结成的盟约或联盟。
由于“畔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浪漫或神秘的结盟场景,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时。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
由于“畔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畔”和“盟”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畔盟”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永恒的承诺或联盟,尤其是在涉及水边场景的文学作品中。
“畔盟”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浪漫、神秘或庄严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的盟誓场景,或是某种不可打破的承诺。
由于“畔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畔盟”来描绘一对恋人在河边许下的永恒誓言:
月光下,他们在河畔盟誓,
星辰为证,爱意永不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君主在河边结盟的画面,或是恋人在水边许下誓言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流水声和誓言的回响。
由于“畔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场景。
“畔盟”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学和历史语境的词汇,它可能被用来描绘某种浪漫或庄严的结盟场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特定表达。
1.
【畔】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畔,田界也。 、 《左传》-如农之有畔。 、 《国语·周语》-修其疆畔。
2.
【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 、 《三苍》-盟,歃血誓也。 、 《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 、 《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掌盟诅。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 、 《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 、 《诗·小雅·巧言》-君子屡盟。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 、 《左传·僖公四年》-屈完及诸侯盟。
【组词】
盟主、 盟坛、 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