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7:39
珠宫贝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由珍珠和贝壳装饰的宫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非常华丽、富丽堂皇,或者比喻文章、言辞等非常精美、华丽。
珠宫贝阙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对豪华建筑的描述,特别是在描述皇宫或贵族府邸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也被用来比喻文章或言辞的华丽。
在中国文化中,珠宫贝阙代表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奢华和美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华丽、高贵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皇宫、贵族生活以及精美的艺术品。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描述一些特别华丽的场景或物品时,可以用来增加语言的文采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点缀,城市灯火,宛如珠宫贝阙,璀璨夺目。”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装饰着珍珠和贝壳的宫殿,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悠扬。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lace of gold and silver”或“jeweled palace”,都是用来形容极其华丽的建筑。
珠宫贝阙 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现代口语中使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描述华丽和奢华的场景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文采和深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一进门,便是十几架一间的敞厅,厅上陈设的如~一般,处处都夺睛耀目。
1.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2.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3. 【贝】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4.
【阙】
去除。
【引证】
《周礼》-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挖掘。
【引证】
《左传》-若阙地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