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2 07: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7:05:29
古代秋季在祖庙举行的合祭。
1.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
2.
【祫】
古时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 。集合远近祖先的神主于太祖庙大合祭。三年丧毕时举行一次,次年又举行一次,以后每五年一次。
【引证】
《公羊传》-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
【组词】
祫祭、 祫祀、 祫享
1、秋祫是一个古代汉字,主要指的是秋天的祭祀活动,特别是与丰收和农事相关的祭品和仪式。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常提到秋季的祭祀,表现出人们对自然和丰收的感激之情。
2、在一些古代文献中,秋祫也可理解为一个特定的节气或节日,象征着农业的丰收和感恩,通常与农作物的收获周期相联系。
3、有学者认为,秋祫的含义不仅限于祭祀,更包含了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寄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一些地方民俗中,秋祫可能还包含了一些特定的活动,如丰收庆典和秋季时令美食的制备。
5、总的来说,秋祫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人们通过祭祀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激。
1、在古代,农民常在秋季举行秋祫,以感谢土地的恩赐。
2、每年秋季,村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的秋祫仪式。
3、秋祫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祭拜祖先与大自然。
4、在丽江,秋祫的庆祝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民俗表演。
5、诗人常常在秋天描绘秋祫的景象,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
1、探讨古代农耕文化中祭祀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秋祫这一概念。
2、可以研究不同地域对秋祫的庆祝方式及其演变,反映出文化差异。
3、古代诗词中对秋天的描写,常常与丰收和祭祀活动有关,可以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秋祫的意象。
4、审视现代社会中秋祫的传统影像,可以看到古老文化在当今生活中的延续与变化。
5、分析秋祫与其他节日(如中秋节)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的融合与发展。
昔日有云:‘九月既望,秋祫祭天地,丰年平安。’
‘秋每月之中,必行秋祫。’
‘秋祫既至,禾黍已熟,民家乐声不绝。’
‘每逢秋季,四方来贡而举行秋祫大典。’
‘云乘北风,家家户户有秋祫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