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7:11
泪绡(lèi xiā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来擦拭眼泪的细*丝绸或布料。在古代文学中,它常被用来比喻悲伤或哀愁的情感。
泪绡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象征悲伤和哀愁,尤其是在描述女性角色或爱情故事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诗词中。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古代文化研究中,泪绡可能被用来分析文本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
同义词:泪巾、泪帕、泪布 反义词:笑巾、欢帕(这些词汇较少见,主要用于对比表达)
泪绡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对丝绸制品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成为表达悲伤和哀愁的文学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泪绡**常与女性的哀怨和柔情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情感表达的一种期待和规范。
泪绡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古典而哀伤的美感,联想到古代女子在深闺中默默流泪的情景,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在我的生活中,泪绡这个词主要出现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感深度。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这样使用泪绡:
月光下,泪绡轻拂过她的脸庞,
每一滴泪珠都映照着往昔的哀伤。
泪绡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块细腻的丝绸,柔软而光滑,上面沾满了晶莹的泪珠。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丝绸摩擦声,或是深夜中低低的哭泣声。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象征物可能是“tear-stained handkerchief”(泪痕斑斑的手帕),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承载着悲伤和哀愁的情感。
泪绡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美丽象征,也是理解*古代文化情感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文本的情感深度。
1.
【泪】
(形声。从水,戾(lì)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晋书·羊祜传》-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 、 《战国策·燕策》-士皆垂泪涕。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组词】
涕泪、 泪波、 泪泉、 泪球、 泪晶
2.
【绡】
(形声。从糸,肖声。本义:生丝或以生丝织成的薄绸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绡,生丝也。 、 《礼记·檀弓》-绡幕鲁也。 、 曹植《洛神赋》-曳雾绡之轻裾。 、 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 、 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红绡不知数。 、 《红楼梦》-紫鹃放下绡帐,移灯掩门而去。
【组词】
绡巾、 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