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12
“地利人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地利”和“人和”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地理条件优越(地利)和人际关系和谐(人和)。基本含义是指在做事时,既要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也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地利人和”源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成功的综合条件。
在**传统文化中,“地利人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战略规划等领域。
“地利人和”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团队或社区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场景。
在团队项目中,我深刻体会到“地利人和”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地利)和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人和),确实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山川秀丽,地利显; 人心齐聚,人和彰。 共绘蓝图,梦想成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cation and cooperation”或“strategic advantage and teamwork”,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强调了地理位置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地利人和”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不仅强调了自然条件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中,理解和应用“地利人和”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目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虽然犯了一次错误,红军已卷土重来此~之边界,前途希望还是不恶。
战国时期,有人问孟子怎样做才能算圣主明君。孟子说只有用仁政来治理天下,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拿打仗来举例,敌人会利用地势与天气等优势据城抵抗,如果城内居民讨厌暴政,他们会纷纷起来反抗,开门迎接对方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