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3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39:59
词汇“斑丝”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斑”通常指颜色或纹理上的不均匀,如斑点、斑纹;“丝”则常指细长的线状物,如丝线、丝绸。将两者结合,“斑丝”可能指的是带有斑纹的丝状物。
由于“斑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独特的自然现象或人工制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使用到这个词汇。
由于“斑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斑”和“丝”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斑丝”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具有特殊意义或象征性的物品,如在某些传统手工艺品中。
“斑丝”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精致或古老的感觉,联想到某种具有历史价值或艺术美感的事物。
由于“斑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古老的斑丝上,每一缕光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丝绸上的斑纹的画面;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某种悠扬而古老的旋律。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
“斑丝”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增添一种独特的美感和历史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斑】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辬,驳文也。 、 《晋书·王献之传》-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宋之问《晚泊湘江》-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组词】
汗斑;斑马;斑污、 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