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09:4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9:43:45
“侏儒观戏”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身材矮小的人观看戏剧。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比喻那些无法全面理解或评价事物的人,因为他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或局部,而不能把握其整体或深层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侏儒观戏”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缺乏深度思考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类似的比喻表达却很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讨论视角和认知的局限性。
同义词:管窥蠡测、坐井观天、一知半解 反义词:高瞻远瞩、洞察秋毫、见微知著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视角的广度和深度有关,但“侏儒观戏”更强调的是因身体或认知上的局限而导致的片面理解。
“侏儒观戏”这个词汇的词源并不复杂,它直接来源于对侏儒(身材矮小的人)观看戏剧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赋予了比喻意义,用来形容那些只能看到事物局部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因此,“侏儒观戏”这个词汇反映了对于全面理解和深度思考的重视,以及对片面和肤浅理解的批评。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轻微的贬义,让人联想到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它可能会让人感到一种无奈或失望,因为这种局限性可能会阻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的观点和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这时我们可能会用“侏儒观戏”来形容他们的局限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纷繁的世界里,
我愿不是侏儒观戏,
而是翱翔的鹰,
俯瞰着万象的深邃。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小个子的人站在人群中,努力抬头观看高处的戏剧,但只能看到一部分。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旁观者的评论声,但声音中透露出对事物理解的局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ssing the big picture”或“not see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都表达了类似的局限性概念。
“侏儒观戏”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理解和评价事物时要努力超越表面,追求全面和深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侏】
短小。
【引证】
《广雅·释诂》-侏,短也。 、 《国语·晋语》-侏儒不可使援。
【组词】
侏优
侏侏 ,无所知的样子。
【引证】
《太玄经·童》-修侏侏,比于朱儒。
2.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3.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
4. 【戏】 (形声。从戈。虚(xī)声。本义:一种兵器)。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