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2:33
方言。犹十五。
1.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 同: 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蜀,葵中蚕也。 、 《诗·东山》。传:“桑蚕也。”-蜎蜎者蜀。 、 《管子·水池》-欲小则化为蚕蠋。 、 《韩非子》-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
2.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