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17:02
“傍黑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特别是在北京话中较为常见。字面意思是指接近傍晚或黄昏时分,即天色开始变暗,但尚未完全黑下来的时间段。
“傍黑儿”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傍”(接近)和“黑儿”(黑)组成,反映了其字面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方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时间段的常用词汇。
在**北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傍黑儿”常常与一天劳作的结束和家庭团聚的开始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傍黑儿”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和一天的放松。
在个人生活中,我常常在“傍黑儿”时分与家人一起散步,享受宁静的时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傍黑儿的风,轻拂过稻田,带来了家的呼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usk”或“twilight”,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傍黑儿”有所不同。
“傍黑儿”作为一个方言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承载了特定地域的文化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地道性和丰富性。
1.
【傍】
(形声。从人,旁声。本义:靠近,临近)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傍,近也。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组词】
傍边、 傍通、 傍境、 傍户而立
辅佐。
【引证】
《新书》-四贤傍之。
2.
【黑】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 《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 《易·说卦》-坤为黑。 、 《素问·气交变大论》-黑气乃辱。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公孙黑。 、 《左传·昭公元报》-楚公子黑肱。 、 《荀子·大略》-大夫黑弓,礼也。
【组词】
黑气、 黑章、 黑麻、 黑眸、 黑斑、 黑参参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