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53
“对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的发展方向或方法与预期或要求相符合。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行为是正确、合适的,符合既定的标准或期望。
在文学中,“对路”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故事的发展符合逻辑或预期。在口语中,它常用来表达对某人做法的认可或对某事结果的满意。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它可能指方法或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同义词中,“合适”强调符合条件或环境,“恰当”强调时机或方式的适宜,“正确”强调无误或符合标准,“得当”强调处理方式的适宜。反义词中,“不对路”直接对应“对路”的否定,其他词汇则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不合适或错误的含义。
“对路”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义“对”表示符合或一致,“路”表示方向或途径。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方法或行为的正确性和适宜性。
在文化中,“对路”常用来评价决策或行为的合理性,反映了人重视实用性和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
“对路”这个词给人以积极、肯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在工作中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得到同事的认可时,他们可能会说这个方案“对路”,这让我感到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迷航者对路前行。”
视觉上,“对路”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条笔直的道路,象征着明确和正确的方向。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肯定的语气和赞许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right track”或“appropriate”,它们在意义上与“对路”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对路”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和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用于评价行为的正确性,还反映了*人重视结果和实用性的文化特点。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对路”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我的想法和评价他人的行为。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