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2:23
探题: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日语词汇“探題”(たんだい),在日语中,“探題”通常指的是一种官职,特别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负责监督和指导**寺院的事务。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探索或研究某个主题或问题。
在文学中,“探题”可能被用来描述深入探讨一个复杂的主题或问题。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会带有学术或专业的色彩。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历史学或研究中,它可能指对特定历史时期或实践的深入研究。
同义词:探究、研究、探讨 反义词:忽视、忽略、不问
“探题”一词可能源自日语,随着文化交流逐渐被中文吸收。在日语中,它原本指特定的官职,后来扩展到更广泛的“探索主题”的含义。
在日本历史上,“探题”作为官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文化的重视。在现代,这个词的使用可能更多地与学术研究和深度探讨相关联。
这个词给我一种严肃和深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深入思考和学术探索的场景。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经常需要探题于复杂的科学问题,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我的研究过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探题,寻找那失落的真理之珠。”
想象一位学者在安静的图书馆中,灯光柔和,他专注地翻阅着古籍,这个场景与“探题”紧密相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plore a topic”或“research a subject”,虽然不如“探题”那样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但表达了相似的概念。
“探题”这个词在中文中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精确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描述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了解这个词的来源和用法,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在表达学术探索时更加准确和丰富。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题】
(形声。从页(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题,额也。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 《汉书·司马相如传》-赤眉圆题。 、 《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 《山海经·北山经》-文题白身,名曰孟极。 、 《楚辞·招魂》-雕题黑齿。 、 《后汉书·杜笃传》-连缓耳,琐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