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37
词汇“撝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撝叱”进行分析:
“撝叱”的字面意思是挥动鞭子或棍棒来驱赶或指挥,引申为严厉地命令或斥责。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上级对下级的严厉命令或斥责。
“撝”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挥动、驱赶的意思,“叱”字则有斥责、大声命令的意思。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撝叱”这个词汇,其含义也相应地结合了这两个字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
在古代社会,上下级关系明确,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和斥责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撝叱”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命令文化。
“撝叱”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厉、权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君臣关系或军队中的上下级关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过时和生硬。
由于“撝叱”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如果需要在现代语境中表达类似的含义,可能会选择更为常见的词汇如“斥责”或“命令”。
在创作中,可以将“撝叱”用于描绘古代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古雅气息。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古代宫廷的小说时,可以用“撝叱”来形容**对臣子的严厉命令。
由于“撝叱”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汉语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如果要表达类似的含义,可能会使用其他语言中表示“严厉命令”或“斥责”的词汇。
“撝叱”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古代社会的特定文化背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需要频繁使用这样的古雅词汇,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撝】
裂开。
【引证】
《说文》-撝, 裂也。 、 《易·谦》。马注:“犹离也。”-撝谦。 、 《礼记·曲礼》。注:“中裂之也。”-撝国君者华之。 、 《后汉书·马融传》-撝完羝,伪介鲜。
指挥 同: 挥
【引证】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亲自手旌,左右撝军,退舍七里。 、 《淮南子·兵略》-拱揖指撝,而天下响应,此用兵之上也。
【组词】
挥军
2.
【叱】
(形声。从口,匕(bǐ)声。本义:大声呵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叱,呵也。 、 《苍颉篇》-大呵为叱。 、 《通俗文》-迮而吐之曰叱。 、 《公羊传·庄公十二年》-手剑而叱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大儿初醒,夫叱大儿声。
【组词】
叱咤、 叱教、 叱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