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3:59
词汇“撝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古汉语的背景出发。
“撝挠”(huī náo)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两个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撝挠”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战争或政治斗争的场景中,用以表达指挥或干扰的意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指挥”、“干扰”等词汇。
“撝挠”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几乎成为了一个生僻词。
在古代**,军事和政治是社会生活的两大核心,因此“撝挠”这样的词汇在描述这些领域时显得尤为重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指挥和秩序的重视。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撝挠”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因为其生僻而产生一种距离感。
由于“撝挠”在现代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极低,个人应用的机会不多。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巧妙地使用“撝挠”来增添文
1.
【撝】
裂开。
【引证】
《说文》-撝, 裂也。 、 《易·谦》。马注:“犹离也。”-撝谦。 、 《礼记·曲礼》。注:“中裂之也。”-撝国君者华之。 、 《后汉书·马融传》-撝完羝,伪介鲜。
指挥 同: 挥
【引证】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亲自手旌,左右撝军,退舍七里。 、 《淮南子·兵略》-拱揖指撝,而天下响应,此用兵之上也。
【组词】
挥军
2.
【挠】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挠,扰也。 、 《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乱百度。 、 《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挠乱国家,几危社稷。 、 《韩非子·八经》-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 、 《汉书·晁错传》-匈奴之众易挠乱也。 、 宋·苏轼《教战守》-挠以军法。
【组词】
挠乱、 挠滑、 挠正、 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