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4:05
“斫雕为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雕刻过的东西削减成朴素的样子。基本含义是指去除繁复的装饰,回归简单朴素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简约和本质的重要性,反对过度装饰和浮华。
在文学作品中,“斫雕为朴”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的转变,从追求华丽到追求内在的简单和真实。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设计、艺术评论中,它被用来评价作品是否达到了简约而不失本质的境界。
同义词:简约、朴素、本质、简单 反义词:繁复、华丽、浮华、装饰
同义词中,“简约”和“朴素”更强调简单和自然,而“本质”和“简单”则更侧重于事物的核心和基础。反义词中,“繁复”和“华丽”强调的是复杂和装饰性,“浮华”和“装饰”则更多指表面的繁华和装饰。
“斫雕为朴”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工艺美学观念,强调在工艺制作中追求自然和简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生活哲学和审美标准。
在**文化中,“斫雕为朴”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联系,都强调适度和谐,反对过度。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用来倡导简单生活和环保理念。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山间的清泉、林中的小径,以及那些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景。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简单,远离物质的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尝试将“斫雕为朴”的理念应用到家居布置和衣着选择上,追求简单而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斫雕为朴,心随自然,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工匠正在细心地削减一块木头,去除多余的装饰,最终呈现出一件简约而优雅的家具。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来表达,强调简约和功能性。
“斫雕为朴”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审美标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简单和本质,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汉兴,破觚而为圜,斫琱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
1.
【斫】
(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同本义。
【引证】
《墨子》-斧以金为斫。
2.
【琱】
(雕的异体字)。
用彩画装饰。 同: 彫
【引证】
《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琢,商不通侈靡。 、 《文选·张衡·南都赋》-琢琱狎猎,金银琳琅。 、 《北史·隋宗室诸王传》-素又发泄东宫服玩似加琱饰者,悉陈于庭,以示文帝。
【组词】
琱文、 琱履、 琱丽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朴】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朴,木素也。 、 《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既勤朴斫。 、 《老子》-朴散则为器。 、 《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