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8:11
头会箕敛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集体会议来收集钱财,就像用簸箕收集谷物一样。基本含义是指通过集体会议或**来筹集资金或物资,通常用于形容筹款或征税的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头会箕敛 可能用来描述古代社会中的一种征税方式,强调其强制性和集体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财经相关的专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的财政政策。
同义词:集体筹款、集体征税 反义词:个人捐赠、自愿捐款
头会箕敛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讨论古代历史或财政政策时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社会,头会箕敛** 是一种常见的财政手段,反映了当时政府的集权特点和对资源的控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集体主义精神,但也可能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强制和压迫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中民众在政府压力下的无奈和困境。
在现代社会,头会箕敛 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财政政策时,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术语。例如,在研究古代**的财政制度时,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古道西风瘦马,
头会箕敛声声。
征税如潮涌,
民心似海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古代民众聚集在一起,官员正在用簸箕收集钱财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集市上的喧嚣声和铜钱的叮当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财政手段在不同文明中都有出现,只是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可能有所不同。
头会箕敛 这个词汇虽然不太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者,合从缔交。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3. 【箕】 ——见“簸箕”(bòji)。
4.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